编码KI10
所属经络足少阴肾经
类别合(水)穴。
解释内侧为“阴”,凹陷称“谷”。穴居腘窝内侧凹陷处,与外侧委阳穴相对。
取穴位置腘窝内侧,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凹陷处。
- 《灵枢•本输》:“辅骨之后,大筋之下,小筋之上也,按之应手,屈膝而得之”。
- 《循经考穴编》:“屈膝有两缝尖,上为曲泉,下为阴谷”。
解刨位置
- 肌肉:腓侧为半腱肌腱,胫侧为半膜肌腱;深层为腓肠肌内侧头。
- 神经:闭孔神经皮支。
- 血管:膝上内侧动、静脉。
取穴方法直刺0.5∼1.5寸。艾炷灸3∼5壮,艾条温灸10∼15分钟。
功效理下焦、除胀满。
经典症状妇人漏血、带下、腹胀满不得息、小便黄、溺难、阳痿、少腹急引阳及脚内廉、阴囊湿痒、膝腘酸痛。
现代疾病胃痉挛、膀胱炎、阴道炎。
常见配穴
- 小便黄赤:阴谷、太溪、肾俞、气海、膀胱俞、关元。
- 霍乱:阴谷、足三里。
- 癃闭:关元、阴谷。
- 白带过多、阴痒、阴囊湿疹:关元、上髎、阴谷。
全部讨论(1)
请在登录后参与讨论...
汤欢
发布于 2024-07-28 08:13:08
书上记载:阴谷,足少阴肾经合穴,合主逆气而泄。 膝盖剧痛,它在膝盖大弯能主屈伸不利之病。 委中的内侧是阴谷,外侧是委阳。痿弱之病阴谷可疗,譬如阳痿、小便不利、疝气。 一疝气患者,点揉阴谷、大敦,疝气消失。 一癃闭老人,阴谷针刺加艾条,小便涓涓流出。 一阴囊湿痒妇女,艾灸阴谷,湿痒消失。 一白带漏下不止之人,点揉阴谷后,带止湿住。 可见,浊阴泛滥溢出这种逆气而泄的现象,阴谷皆可主之。 穴名阴谷,更侧重于治内侧生殖系统的隐疾、阴病。 阴谷穴是妇科大穴。凡合穴都是众穴中有力气,大力之穴。 经典云:所入为合。所以阴谷能提升阴道排尿、排浊力量。好比江河入海,将瘀浊冲荡出经络以外。 穴名阴谷,道家修士认为,谷在阴处,再加阴谷,更低。以重阴之象,对付重阳之病。 在《针灸大成》上讲:阴谷主狂癫。此穴针刺能调伏狂躁,以重阳必阴,亢阳上冲,非阴不下也。
没有更多评论了哦